充电桩选址避坑指南:远离这些雷区,让投资更稳健

行业资讯 2025-09-02 14:19:52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当下,充电桩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其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关乎运营收益与长期发展。

然而,不少投资者因忽视选址中的潜在风险,导致投入巨额资金后却收效甚微。以下为你详细剖析充电桩选址需避开的几大 “雷区”。

充电桩选址避坑指南

一、盲目追捧 “黄金地段”,陷入成本陷阱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市中心、主干道等车流量大的 “黄金地段” 一定是充电桩选址的不二之选,实则不然。

市中心区域虽然表面上车水马龙,但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这些地段的场地租金往往高得惊人,尤其是商场地下车库,高昂的租金会大幅压缩利润空间。而且,在此处充电,司机除了支付充电费用,还得承担不低的停车费,综合成本的上升使得不少司机宁愿多开几公里去选择价格更实惠的充电站。另一方面,老小区门口看似车辆密集,可大多是 “老头乐” 等低速电动车占据着车位,真正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却难以找到空位。

相比之下,免费停车场、物流园门口、高速服务区辅路等区域更具优势。这些地方租金成本低,且目标用户明确,能有效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

二、忽视隐性用电成本,盈利被严重侵蚀

场地的直观条件固然重要,但隐性的用电成本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 “大头”,若不加以重视,会严重影响盈利。

如果所选场地距离最近的变压器超过 500 米,仅拉设电缆这一项就可能花费 10 万元。而对于老旧小区,其变压器容量通常有限,若要在此处建设充电桩,往往需要申请增容。增容不仅要等待长达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还得支付高达 20 万元的增容费,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前期投入,将利润吞噬殆尽。

因此,在选址时,务必先联系电网公司对场地的电力负荷进行检测。若距离变压器超过 300 米,从成本和效率角度考虑,建议果断更换场地。

三、被 “假流量” 迷惑,陷入运营困境

车流量大并不等同于充电桩的有效使用率高,“假流量” 往往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

一些地段存在明显的 “潮汐流量” 现象,比如学校门口,早晚高峰时段堵车严重,看似车流量巨大,但到了中午,却可能变得冷冷清清,充电桩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还有些地方,比如城中村路边,虽然看起来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行驶和停放的大多是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可能不到 5%,在这样的地方建设充电桩,无疑是徒劳之举。

为避免被 “假流量” 忽悠,投资者可采取蹲点调研的方式,连续 3 天统计每小时经过或停留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若平均每小时低于 10 辆,就应直接放弃该选址。

四、触碰政策红线,导致投资打水漂

充电桩选址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一旦触碰 “红线”,不仅会面临整改、拆除的风险,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些投资者在未充分了解政策的情况下,租块空地就贸然动工,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比如,充电桩若离居民区窗户太近(不足 10 米),可能会因噪音、电磁辐射等问题引发居民投诉,最终不得不拆除;若占用了消防通道、绿化带等禁止建设的区域,城管等部门会依法进行清理。

因此,在选址前,投资者务必仔细查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相关文件,同时向当地物业和街道办详细咨询,确保选址符合政策要求。

五、轻视竞争对手,陷入恶性竞争

在选址过程中,对周边竞争对手的情况视而不见,很容易陷入僧多粥少的局面,引发恶性竞争。

如果在一公里范围内已经有 3 个及以上的充电站,且充电桩数量充足,此时再在附近建设新的充电站,必然会导致竞争加剧。为了吸引客户,各充电站可能会纷纷降低服务费,比如从 1 元 / 度降到 0.5 元 / 度,这样一来,赚取的利润可能连租金都无法覆盖。

投资者可通过地图软件搜索周边的充电站,若在半径 1 公里内已经超过 2 家,就应考虑更换选址,以避开过度竞争。

总之,充电桩选址是一项需要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只有充分调研、规避风险,选择到真正具备 “精准流量” 的场地,才能让充电桩成为稳定盈利的 “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