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 破解电动车上楼充电顽疾

企业新闻 2021-06-21 09:52:54

电动车经济便捷,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逐年递增,成为很多人的出行工具。然而,因电动车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屡屡发生,电动车进楼入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进楼入户”“乱拉飞线”“乱停乱放”“人车同屋”……这些都为城市管理带来诸多挑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充电桩电价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担心电车被盗等都是造成电车进楼入户乱象的原因。

针对这一顽疾,丛台区民悦苑小区通过安装电动车禁止上楼感应识别系统、增设“物美价廉”的共享充电桩等疏堵结合的方式,着力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疏堵”结合 破解电动车上楼充电顽疾

智能AI技术电梯口把关

对电动车上楼说“不”

“您好,请勿遮挡摄像头,或将电动车推入电梯,谢谢配合!”在丛台区民悦苑小区,进入电梯时就会响起这样的提示音。如果骑车人不管不顾,想继续乘坐电梯上楼,那可是“痴心妄想”,此时电梯的按钮已经被“锁住”,即使骑车人拼命按电梯“关门键”也无济于事,电梯门会一直开着停止运行。直到电动车离开,电梯才会恢复正常运行。

“这样会‘说话’的电梯,我们小区有30部,”小区物业服务单位、五里铺物业公司负责人李瑞玲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如此,因为这里的电梯安装了“慧眼”——AI智能摄像头,会实时分析进入画面,判断是否有电动车进入电梯,以暂停运行的方式,从源头防止电动车“乘梯上楼”。

民悦苑小区是市政府投资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小区,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共有8栋住宅楼共计2141套公租房,目前已全部分配入住。“小区居民出行基本全靠电动车。电动车进楼后,常常随意停放在楼道里,不仅让楼道变得十分杂乱,还构成不小的安全隐患。”据李瑞玲介绍,去年,物业公司针对小区实际情况,尝试与第三方合作改造电梯,在电梯轿厢内加装了禁止电动车上楼红外监控装置,主动识别电动车,并发出语音报警,阻止电动车上楼。

“智能”电梯会不会把婴儿车、自行车、轮椅“误认为”是电动车呢?记者在小区5号楼电梯口观察发现,两部电梯颇为忙碌,有居民推着婴儿推车、买菜推车进入电梯,电梯依然正常运行。

“我们将电脑芯片植入民悦苑小区的电梯摄像头,就像给电梯装上了智慧‘大脑’。”邯郸市舰立电梯有限公司负责人廉晓亮介绍道:“这样一来,摄像头通过视觉AI算法,可主动识别全类型的电动车,自动排除自行车、婴儿车、轮椅等干扰,识别准确度精准。同时识别结果可与梯控系统联动,有效防止电动车进入电梯。”

“除了防止电动车乘电梯上楼,电梯还能有效防止有人将电池拆卸下来带上楼充电。”廉晓亮说,经过多次改进操作系统,目前该小区电梯已经实现远程控制。物业可通过摄像头远程控制电梯门开关和运行,一旦发现有人携带电动车电池上楼,可立刻停梯进行应急处置。

对于这项智能“黑科技”,民悦苑小区居民非常欢迎。如今,“智慧电梯”在民悦苑小区已经使用了一年多时间,居民已经养成良好的停车、充电习惯,安全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以前大家都是通过电梯把电动车推回家中充电,一到上下班高峰期,电梯里都是电动车,根本进不去几个人,”居民杜娟告诉记者,她家住在26层,常常需要等四、五趟电梯才能下楼,实在很不方便。“现在不仅方便,更重要的是安全了,”杜娟笑着说,“住在这里也更安心。”

“疏堵”结合 破解电动车上楼充电顽疾

1块钱充电6小时

共享充电桩受欢迎

电动车上楼充电的漏洞被“堵”住了,但居民的正常出行如何保障呢?“疏通”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动车都上不了楼,居民们长期把车停放在单元门口,很多人还想拎着“电池”上楼,或从家里甩出‘飞线’充电,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李瑞玲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安装安全、充足、价格适中的共享充电桩,保证电动自行车能在楼下集中充电。”

据李瑞玲介绍,为了切实让小区居民安心使用充电桩,物业划出地下车库的一部分,打造成地下电动车车库,同时联系协调了专业公司,免费安装充电桩。

“这一片就是电动车车库,大约3000平方米,划分了两轮电动车充电区、三轮电动车充电区和员工充电区。”李瑞玲介绍道,“目前已经安装充电桩200台,每台可供10台电动车同时充电。”记者跟随她来到位于小区地下车库内的电动车车库,发现这里已经投入使用的智能共享充电桩整齐地排列,详细的操作流程图粘贴在墙上,有居民正在操作给电动车充电。

“充电器连接好电动车,插进插座,语音提示完毕后刷卡或者投币就能充上电啦!”家住小区6号楼的居民王学东给记者演示充电流程,“现在1块钱就能充6小时的电,我这辆车最多2块钱就充满了,加上每年80元的管理费,实际算起来比在家充电还要实惠,最重要是车停这里还安全省心!”

“智能充电桩支持刷卡充电,供电负荷按功率计费,自动计算充电时间,具有超载自动保护不予供电、充满自动停止供电、充电中故障报警等功能。”共享充电桩负责人葛文祥告诉记者,充电桩内含芯片和充电保护装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自动断电,避免火灾发生,有效解决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烦恼。

“经过我们再三协调,充电费用由原来的1元充电5小时调整为现在的1元充电6小时,居民下班后直接把车停到车库充上电,第二天早上上班时就充满了,期间也不用再下楼来断电,快速便捷又经济实惠,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因电动车不规范充电而造成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李瑞玲说。

“疏堵”结合 破解电动车上楼充电顽疾

多点密集宣传引导

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电车上楼隐患大、集中充电保平安”“拒绝家中充电,确保生命安全”“室内、楼道停放电动车,起火夺命只需100秒”“谨防电动车小火酿大祸”……在民悦苑小区,广场上、道路旁、楼道里处处悬挂着电动车规范充电警示标语,显著位置张贴着“民悦苑防火公约”,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位居民规范行为,让消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宣传横幅、宣传画,给居民普及相关法律,让广大居民明白建筑内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门厅等共同区域停放电动车或充电,属于违法行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居民直观感受电动车上楼停放和不当充电的危害,物业公司还在小区门口设置了多媒体大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和事故现场画面,提醒居民不要因为图一时方便,将电动车推到家里充电,影响整栋楼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动车火灾到底有多可怕,以前是真不知道,”小区居民程涛对记者说:“总觉得电动车着火离自己很远。现在通过展板、视频看到这些惨痛的教训,才发现隐患一直在身边,不仅是自己家,我们还督促邻居家和亲戚朋友,都不要再推电动车到家里充电了,生命宝贵!”

“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居民安全充电、正确使用电动车,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思想上别不过劲来,还是想推车回家或者拎着电池上楼,”小区物业人员表示,为此,他们加密了人员巡查频次,现场劝导居民,同时定期入户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引导业主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坚决杜绝电动车“进楼入户”现象发生。

“民悦苑小区在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和使用方面,率先做出了有益探索。”市房管局保障房运营公司副经理殷红军表示,下一步,我市另一家保障性住房小区——利民苑,将借鉴民悦苑相关工作经验,利用小区闲置空地打造智能充电车棚,着力解决小区电动车安全问题。“希望保障房小区率先试行的电动车安全管理措施,能为全市破解电动车上楼充电顽疾提供借鉴经验,”殷红军表示,“管理要有手段、有政策,形成合力才行,下步工作中,还需大家共同努力,积极督促物业做好电动车管理工作,倡议广大居民规范停放充电,同时进一步加大安全宣传力度,逐步推广好的做法,使全市住宅小区电动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杂物堵塞楼道等影响安全顽疾得到彻底解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为市民生活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宜居的环境。